購入日期:2010/11/01
完成日期:2010/11/02、2010/11/04
完成期間:2010-11/02、2010-11/04
完成時間:約13分鐘、約8分鐘、約10分鐘
拼圖片數:54片
完成大小:18.2CM x12.2CM
拼圖品牌:Renoir (台灣)
拼圖產地:Taiwan
拼圖主題:牧羊女 (Seated Shepherdess)
原圖繪者: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拼圖類型:Standard puzzles
刀膜類型:Grid
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特定要想買這幅拼圖,一切都是很隨興的
在之前的網誌提到,會買這幅拼圖,是為了湊一千塊來換贈品
在那之前其實就有決定是要買米勒的54片拼圖,可是沒有決定要買拾穗還是牧羊女
所以就決定,在當場再決定,也就這麼剛好,當場只有牧羊女這幅,於是就把它帶回家了
隔天晚上,我姊跟我媽趁我在收萬聖節的時候,居然就把它和美容時間打開開始拼
開盒照(聽我姊說盒子很難拆)
她們兩個人都在當天晚上就拼完了,令人比較驚奇的是,我媽這幅居然拼得還滿快的
所以靠拼片形狀來拼其實拼這種色調相似的還滿快的
而當天晚上我姊拼到一半的時候跟我說,她覺得這幅跟美容時間的切割是一樣的
我本來還不相信,因為美容時間標榜是HEYE的牌子,而牧羊女是小雷自己出的
一直到11/4,我把它完成的時候才發現,我姊是對的,因為兩幅拼圖是可以完全對在一起的
於是我又回去找鬥牛場的圖來比較,發現三幅的版是一模一樣的,請看證據
只要找到那塊特殊形狀拼片,再對它四周的拼片,就可證明我所言不假
(鬥牛場的在右下角,美容時間在左上角,牧羊女在左下角)
這個新發現(還是有人早就發現了)讓我跟我姊有點無言
於是我上到雷諾瓦的官網去查,才知道Degano的世界篇是HEYE授權小雷做的
難怪當初在拼的時候,覺得密合的相當的好,不像大家對HEYE的印象
所以我就去把之前兩篇寫到Deganno的品牌部份稍做了更改
最後附上一張我姊拍的完成圖,她覺得她拍得比我好,請各位看倌兒評評理吧!
放到壓克力相框內
拼完心得:
我覺得對我來說牧羊女比美容時間難拼,因為它的色調的關係(雖然54片應該都算好拼)
但是我姊跟我媽都覺得牧羊女比較好拼,因為她們覺得美容時間的草地部份比較難拼
只能說各人的拼圖習慣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吧!
-------------------------------------------------------------------------------------------------------------------------
米勒對大家來說應該是個耳熟能詳的畫家吧!來看看雷諾瓦的盒子上怎麼介紹他的
Jean-Francois Millet 尚‧法蘭索瓦‧米勒
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被廣大的法國農民喜愛
米勒一生從1840年至逝世的三十多年間,所做的油畫僅約八十幅。
而米勒的其他相關介紹,可以看April的網誌(三十一) 米勒-牧羊女那篇
有超詳盡的米勒相關資料,所以我這邊就來補充個類似軼事的小故事就好了
米勒的祖母過世後,法國的革命又再度展開,巴黎地方大亂。米勒不能繼續學畫,只能回
家。這時候他已娶妻,生了子女。然而家中沒有錢,無以為生。當時法國的畫家,大都畫
裸體女子或王侯貴人。因為含意比較深刻的畫,人們看不懂,也不會想到要去買。只有裸
體女子和王公貴族的畫是大多數的人願意買的。
當時米勒家裡很窮,生活過不太下去。即使如此他絕不畫王公貴族,因為他心中很不喜歡
這種沒有價值的畫。但是他所喜歡畫的,是冬夜分麵包一類的畫,是沒有人要買的。所以
最後他只能畫裸體畫以維生。
有一天,米勒走過一間印刷店,看見玻璃窗中掛著印刷的樣品,恰好是他所描的一幅裸體
畫,他就停下腳步觀看。這時候有兩個路人站在他旁邊,也在看這幅畫。
「這是誰畫的畫?」其中一個人問。
「這是除了裸體女子以外不畫別的東西的米勒的畫!」另一個人答。
這兩個人只知道米勒的名字,卻不認得米勒的人,沒想到站在他們旁邊的就是米勒。
米勒聽了這些話後,心中不是很好受。又記起已死的祖母的教訓來:「為永恆而作畫!」
「為永恆而作畫」,就是說畫的畫要使世界上所有的人看了都感動,不要畫幾年之間的人
所喜歡的畫。現在米勒所描的裸體女子不過是幾年之間的人所喜歡的,而不是所有的人所
感動的!他不是為永恆而作畫!不過是為金錢而作畫!所以他已經不照著祖母的教誨了!
想到這裡,他心中非常難過。回到家中,躺在床上,他的眼中流出眼淚來。
米勒夫人看見他這樣子,走近床來,問他為什麼要傷心
他把這不愉快的心事告訴了她,又問:「我想從此不再畫裸體女子的畫了,我想只畫能永
恆的畫。但從此我們生活一定會過得很貧苦。你願意跟我一起度過這貧苦的日子嗎?」
「我很願意!只要這幾個小孩子不挨餓受凍,我自己不怕吃苦。你為永恆而作畫,神一定
會保佑我們一家。你放心吧!」
從此米勒就開始專心畫他所想畫的、有意義的畫。
後面的故事並不是就像童話故事一樣happily forever,所以他的拾穗才會流落至美國
最諷刺的是,跟某些畫家(像是梵谷)一樣,他的畫作也是死後才被炒作至高價
所以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據說就是以米勒當做書中主角的靈感
來源,諷刺畫家死後畫作才被炒作至高價的藝術界慣例。小說的名字是:他是否還在
人間? (Is He Living or Is He Dead)
而說到米勒我還想到我實習那年改學生週記時,有個學生提到他去看米勒畫展的事情
他說看了之後覺得超級值回票價,而且讓他對畫畫又有不同的認識(他是廣告科的學生)
不曉得他說的真實度多少,不過希望我以後也有機會能夠到國外博物館看看米勒的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