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入日期:2010/11/19
完成日期:2010/11/26
完成期間:2010-11/19、11/23~11/26
完成時間:約10~11小時
拼圖片數:1000片
完成大小:70CM x50CM
拼圖品牌:Editions Ricordi (義大利)
拼圖產地:Italy
拼圖主題:羽毛摺扇夫人 (Lady with Fan)
原圖繪者:克林姆 (Gustav Klimt)
拼圖類型:Standard puzzles
刀膜類型:Strip
(這幅的原畫台灣並沒有統一的譯名,可能是因為是私人收藏的,所以較沒知名度,
雖然英文是稱Lady with Fan,可是原名的翻譯是"夫人的肖像",所以我把它翻成這樣)
本來這幅是要等我姊考完試才要拼的,不過因為她最近都在唸書,有的時候也想放鬆一下
所以希望我能夠先拼,她用看的也很高興,但是前提還是不能讓我媽知道
所以我們就偷偷地把它打開,想說如法炮製上一幅,偷偷把它拼完,所以寄到當天就拆封了
開盒照
不過拆開之後發現,雖然拆封前盒子的質感看起來比之前的好(跟少女聖母像的比)
可是拆封後會覺得有些部份變得有點潦草,可能是為了節省成本,所以盒子外觀都統一化
封面跟說明則是後來貼上的,不過封面卻沒貼好,所以居然整張紙還翹起來
封面翹起來的特寫
可是因為很期待這幅圖,所以這點小瑕疵就暫時先略過囉!
接著把拼片倒出來開始分類加拼邊,不過拼邊時讓人覺得疑惑的是,圖跟盒子好像不太合
本來以為是色差,後來發現是圖的三邊比拼片的範圍還小,所以需要盲拼,花了點時間
分類的過程中,也有圖案有趣的拼片(感覺有pinky的感覺XD)
除了有趣的拼片,也有不良的拼片
有開口笑拼片
還有歪七扭八拼片(不過看起來很像兩隻烏龜在追逐,或玩烏龜烏龜翹)
邊拼完的時候是星期五晚上,照例趁我媽還沒上樓,收起來先放在我姊的房間
因為忘了放東西在上面遮掩,星期天居然被老媽發現了,所以不能像上一幅偷偷把它完成
所以星期三休假的老媽,星期二晚上也加入戰局了,雖然如此,拼的進度還是很慢
所以我媽暫時允許我姊加入,於是我姊花了一段時間把夫人的脖子跟露出的肌膚完成
她的拼法是先從脖子有黃點的部份開始往上跟往下,同時也拼肌膚跟其他的交界處
在此同時我也幫忙拼臉的部份(她有先將一部分拼在一起)
隔天晚上要繼續拼頭髮的部份時,發現了一塊怪怪的拼片,猜猜看它是哪裡怪
沒錯,居然拼圖的印刷上有一隻蚊子 ,而且剛好是在夫人的額頭的部份,好像要叮她的樣子
整體看起來大概是在這個部位
蚊子在此
看了這塊拼片,讓我姊跟我覺得真是又囧又好笑,只能說義大利人真是......
接著我姊繼續拼頭髮,而我媽繼續拼孔雀(鳳凰!?),至於我則是想辦法將花的拼片拼在一起
隔天我姊趁白天的時候將扇子完成,我則繼續在另外一塊板子上拼花
在我完成部份花的銜接後,我們合力將孔雀給完成,此外還有披肩的部份
晚上我媽將葉子的部份完成,我也將我姊之前拼的衣服的部份合上去
很明顯的,扇子缺了一塊拼片,後來才知道是被旁邊的淺藍色給誤導,其實是咖啡色的
找到這片之後,今晚就到這邊,剩下的部份我姊也沒有再拼了
隔天,拼了幾片後,我媽突然跟我說,"我知道妳有事,妳先去忙妳的"
本來我聽了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她是想要一個人完成,所以想藉機把我趕走
所以從這張圖之後剩下的都是我媽拼的,而我則先去拼我的球形拼圖
接下來我媽花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把這幅拼圖完成
大功告成
日間完成照(無特殊設定)
日間完成照(潛水模式,會比較像博物館的效果)
拼完心得:
這幅拼圖的難度跟印象畫的比起來更難許多,因為這幅畫的顏色有些地方很沒邏輯性
像是中間有提到的那片扇子的部份,或是孔雀的部分,所以不先把人物拼好其他地方不好拼
不過到了中後段,反而變得簡單許多,所以卡過了前面,後面就快了
這幅拼圖的品質讓我姊有點失望,因為它拼片的品質比少女聖母肖像差很多
之前雖然刀痕太深,可是整幅拼圖的拼片都很棒,不會軟軟的或是有歪七扭八的
這幅不但開口笑的很多,很多片拼上去都會翹翹的,感覺不是很好
另外,跟黑鍵與白鍵相反的是,它盒子上給的原圖比拼圖實圖還小
所以在拼上面,左邊跟右邊的時候,很像在拼想像拼圖(不過我個人不覺得這算賺到啦!)
另外就是色差的問題,最接近這幅拼圖的真實顏色是像一般模式的那張完成圖
可是當我用潛水模式時,拍出來的效果居然很接近網站上的圖
我姊是說,一般珍藏在博物館的圖都會打黃光,所以網站上的圖可能是黃光下拍的
不過因為這幅Lady with Fan是私人珍藏品,所以也無從得知這個說法對不對
-------------------------------------------------------------------------------------------------------------------------
上網找了一下資料,才發現克林姆也有電影,中文譯作"情慾克林姆"
情慾克林姆電影劇照
電影是由約翰馬可維奇(空中監獄裡的壞人)主演,感覺有點怪
網路上克林姆的資料很多,所以我在這邊只選擇一種版本補充囉!
Gustav Klimt 古斯塔夫‧克林姆
19世紀在奧地利維也納有一位有點禿頭、擁有茂密鬍子的畫家,他就是──「克林姆」(1862~1918),笑起來很有親和力的他出生於一個小康家庭,爸爸是一位黃金首飾工匠,媽媽是一位歌手。在他14歲時,進入了維也納藝術學校,他在那汲取了七年天地之精華,修練成功畢業之後,陸陸續續受到許多國家的委託去裝修劇院的頂棚〈所謂的裝修就把劇院裝飾成漂亮一點啦!〉,他很喜歡在繪畫中大量採用金黃色,所以他也用了許多的金黃色和華麗的色彩去裝潢頂棚。
三十一歲時,克林姆加入了維也納藝術協會,但因為他們太過於僵化、保守,於是他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離開了,而自己創立了分離派。在他們根據地的大廳中,他設計了一幅「提休斯殺牛頭人身怪」,牛頭人身怪象徵著維也納以營利為目的的藝術現狀,而提休斯則是象徵著分離派的自由精神。隔年,克林姆為維也納大學裝飾頂棚,他按照指定的題材畫了三幅寓意繪畫「哲學」、「醫學」、「法學」。1900年,未完成的「哲學」因為有著太多的情慾,而受到奧地利評論界強烈的詆毀,但卻在巴黎國際博覽會榮獲金獎,隔了幾年,「醫學」、「法學」也相繼展出,評論界對之還是報以極度的敵意,使之連續遭受到抨擊,可惜這些畫在1945年的一場大火中被燒毀了。
克林姆在1900年後,成為大受歡迎的肖像畫家,主要是婦女畫像,包含了貴婦人、知識型的女人,他很少採用真實的背景,常以豐富的裝飾圖案來增強作品的特色。1900~1910為「金色時期」,是以金色為基本色調的,他的許多作品都具有劇場效果,華麗而不真實,部分作品常以蕩婦為題材,金色與黑色支配著整個畫面,隱藏著死亡與性愛共存的幻象,道德與性愛方面的矛盾是那時候象徵主義運動的核心。
一開始聽到克林姆這個人令我感到很陌生,不過在漸漸了解他之後,令我非常地佩服,他是維也納先鋒派的領導者,對於充滿奇幻的內在世界深感興趣,而不會像當時的人很功利主義,而忽略了許多精神物質;他非常喜歡金黃色,我想或許跟他爸爸是一位黃金首飾工匠有關吧!他的畫雖然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在畫什麼,不過有些畫的背景卻很難讓人了解他為何會這麼畫,那裡面包含了許多象徵的意味,有些感覺像是死亡,但不知為何又會在上面畫出充滿生命的人?真的是太深奧了!他的畫風時常會融入到不同畫家的風格,因此看到他的畫不會覺得一成不變,反而會有許多不同的韻味!雖然他的作品中常顯得陌生、怪異、充滿情慾,但是這些可從不曾缺乏過想像力,以及它所應有的藝術價值啊!
以上資料取材至巨匠美術週刊11期
至於克林姆大部分的畫作及簡略的資料可以從這個網站看到
名畫檔案:http://www.ss.net.tw/list1.asp?PageTo=1&num=134
網路上也可以找到有關Klimt的教學ppt:blog.smps.tp.edu.tw/~shihai/download.php?id=285
來自於台北市三民國小(現在國小的教學都弄這麼好喔!)
至於Lady with Fan這幅畫也找到一些相關資料
Lady with Fan (Ritratto di Signora)是克林姆在1917~18年的畫作,現為私人珍藏。
這幅畫為克林姆未完成遺作之一,其成畫背景及畫中人物不詳,筆者至完稿前仍未能夠找到相關資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畫同樣是克林姆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所創作出的東方風格為主題的作品之一。
我們必須要知道與克林姆同時代的藝術家們,分離派的席勒,印象派畫家莫內,後期印象派畫家梵谷,那比派的德尼,都是受日本浮世繪畫影響,他們不但從浮世繪畫進畫面,那比派畫家德尼熱愛浮世繪,比莫內、梵谷尤有過之而無不及,德尼的線條講求柔和優美,有連綿相接趣味,他本人也搜集不少日本文物,也愛在日本扇面上,畫些頗富東洋趣味庭院中的西洋美女,並且也用像浮世繪的人物單色畫法。
克林姆則從浮世繪上摘取,柔和優美畫面,動勢構圖情趣,而他從日本畫貼金技巧取到的技法,亦讓他的畫在歐洲像炸彈開花,震顫再加感動!
克林姆好友史特拉送給他日本喜多川歌磨的浮世繪畫(其中有幾幅春宮畫),一件江戶更紗和服,和中國戲服及年畫(也有春宮畫),克林姆如獲至寶,不但把和服穿在身上,並且畫了很多類似「春宮畫」的素描,浮世繪般構圖的仕女肖像畫,如「黑色羽毛帽」。而他的「亞當與夏娃」,那世世代代的輪迴,跟喜多川歌磨畫的浮世繪,不是異曲同工嗎?
不過可能是因為是私人收藏,或者它是未完成的畫作,所以沒有太多關於Lady with Fan的資料